投資(investing)是一個重要議題,所以我們必須學習投資學(investment), 以懂得做投資(to invest)。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對年輕人忠告 \footnote{參考視頻(https://youtube.com/shorts/z3EqFAZ4Dxc),華倫巴菲特於 2022/4/30股東會作出類似表達,對要求推薦一股票的一位年輕學生如此說:最好的投資是發展自我(develop yourself)。參考 https://youtu.be/xSHPQk5SHzg?si=1Krq-U0c6X_fuqKl} :「你能選擇的最好投資是投資自己。」(The bes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in yourself.) 華倫巴菲特接續說:改善你的構通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s),包含書寫書寫表達與人際構通的技巧,好的溝通技巧可以提升你的價值50以上。
投資(invest)英文字尾vest是衣服的「背心」,相關字有救生衣(safety vest)、防彈衣(bullet-proof vest)。 英文「invest」字源是拉丁文「investire」原意是穿上正式的聖袍(to clothe in the official robes of an office),直到1610年代, 因為和東方進行海上探險與貿易需要龐大資金,「invest」開始意指「使用金錢產生利潤」(use money to produce profit) 的投入金錢在商船,期待順利返航而分食獲利。 英文「invest」如此地從「穿聖袍」衍生出「投資」意義,是因為在當時商業活動更興旺的義大利, 義大利文「investire」(也是英文「invest」的拉丁文字源)意指「賦予資本新型式」(giving one's capital a new form), 即將金錢投資在一生意或公司{以上陳述翻譯自語源學網頁:https://www.etymonline.com/word/invest}。 義大利文藝復興(Italian Renaissance)時期約1300至1600年, 是銜接中世紀歐洲黑暗時期與現代化歐洲(啟蒙運動之後)的過渡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大特徵之一是商業活動興盛,出現義大利文「banca」意指錢莊的櫃台或店面 (money-dealer's counter or shop),然後被借用至法文「banque」與英文「bank」。在1620年, 英文「bank」即被確立是「收取與出借金錢的機構」(institution for receiving and lending money)。 英文「bank」於1727年開始被當作動詞使用,意指「經營銀行」(to act as a banker) {語源學網頁:https://www.etymonline.com/word/bank}。
認知過程 代表性啟發(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其缺陷在於過分強調將事物劃分的典型類別,而不關注潛在的其它可能證據。Tversky,Slovic and Kahneman(1982)舉的「飛行訓練」一例形象解釋了這一現象。Debondt and Thaler(1983)進一步解釋了「贏者輸者效果」(winner lose effect),認為由於「代表性啟發」的存在使投資者對過去的輸者組合表現出過度悲觀,而對贏者組合過度樂觀。 可得性啟發(availability heuristic)認為容易令人聯想到的事件會讓人誤以為這個事件常常發生。如Shiller(2000)指出,網絡使用者會傾向將1990年代後期的股市繁榮歸功於Internet的發展。Kahneman and Tversky(1973)認為存在可得性啟發是由於個人不能完全從記憶中獲得所有相關的訊息。Fischhoff,Slovic and Lichtenstein(1977)認為個人對於自己不太能想像的事件,會低估其發生的可能性。 錨定與調整(anchoring and adjustment)啟發。人們最初得到的資訊可能制約對事件的估計,產生定錨效應,而以最初的資訊為參照來調整對事件的估計通常不充分。開始的參考點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估計。Shefrin(2000)認為股票分析師對於新訊息的反應定位的太保守,並且調整的不夠快,Shafir,Diamond and Tversky(1997)通過實驗表...
留言
張貼留言